智庫直播回放 | 郭朝先:數字經濟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路徑
2022-09-24 01:14

導語:在傳統農業領域做文章,還要用「數字+」手段來改造鄉村產業。

由港股100強研究中心主辦、香港財華社協辦的「雙循環時代的金融全球化」系列沙龍第十二期「鄉村振興與數字經濟」於9月21日通過線上直播方式舉行。本次活動特别邀請到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產業組織研究室主任郭朝先發表以《數字經濟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路徑》主題的發言,以下為發言實錄:

 

非常感謝主持人,非常感謝港股100強研究中心和香港財華社,還有財華智庫的邀請,很高興有機會在這里做一個分享。

我的發言題目是數字經濟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路徑,剛才劉教授提到,數字鄉村是數字中國和鄉村振興的一個結合,一個交匯點,我也這樣認為。現在中國在進行數字化轉型,數字經濟現在特别熱。怎麽把鄉村振興和數字經濟這兩個結合起來呢?我的選題就是數字經濟促進鄉村產業的振興。

數字經濟促進鄉村振興,最關鍵的是促進產業振興

國家政策對於引領數字經濟促進鄉村振興、建設數字鄉村,剛才劉教授已經講得很充分了,我稍微提一下。2019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里,首次提出數字鄉村建設的目標。今年1月份,中央網信辦、農業農村部等十部門印發了《數字鄉村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提出了「十四五」時期要發揮數字經濟對鄉村振興的引領驅動作用,帶動和提升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成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新發展階段下推進數字鄉村工作的重要指引。

我們先介紹數字經濟,定義有很多,我對定義不做過多介紹。數字經濟包括數據價值化、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還有數字化治理。其中,最基礎的就是數據價值化,數據是數字經濟時代的石油。核心是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同時,它也會對經濟社會的數字化治理產生非常大的助力和影響作用。

鄉村振興包括五個方面,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這五個振興中,最基礎最核心的是產業振興。

鄉村產業,不僅僅是我們傳統的農林牧漁業,還有包括留在農村發展、農民和農民工直接就業,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直接服務的農村工業、商貿、旅遊、文化、教育、康養、環保等產業。

以上是我對選題中的幾個關鍵詞的理解和介紹。這是本選題的意義所在,就是數字經濟促進鄉村振興,最關鍵的是促進鄉村產業振興。

數字經濟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經濟機理

關於數字經濟,比較通行的一個是國家統計局對數字經濟有一個定義,數字經濟是指以使用數字化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作為重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的有效使用作為效率提升和經濟結構優化的重要推動力的一系列的經濟活動。這也是在2016年G20杭州峰會上所下的定義。

數字經濟促進鄉村產業振興,如果用一句話概括,就是以數據為核心生產要素,以數字技術為主要驅動力,以現代信息網絡為載體,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創新的擴散效應、信息和知識的溢出效應,數字技術釋放的普惠效應,加快推進鄉村產業現代化,進而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和提升鄉村整體價值的過程。

如何實現呢?從經濟學角度解釋,我覺得有五點,第一,拓展鄉村產業的生產可能性邊界,增加產品(服務)的供給。第二,提高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水平。第三,降低成本,降低產品和服務的價格,提升競爭力。第四,穩定預期,優化發展環境。第五,催生了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擴展鄉村產業生態系統。

展開來講,第一,為什麽數字經濟的介入會拓展鄉村產業生產的可能性邊界呢?因為數據作為最重要的一個生產要素參與進來了,使得生產函數發生了改變,就可以大大拓展生產可能性邊界,從而增加供給。數據成為生產要素,這個我們都已經聽的比較多了。過去經濟學有一個邏輯,認為土地,資本,勞動力是最基本的生態要素。後來不斷增加,把知識也加進來了,技術和管理都加進來了。到了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成為最重要的一個生產要素。這是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理解。具體在鄉村產業里面,其實是通過數字化技術的應用,對鄉村中的產前、產後、產中實現一系列的數字化賦能,特别是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要麽是數字產品的使用,要麽是數字化改造,要麽是數據的挖掘利用。這樣就能拓展生產可能性邊界。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緩解信息不對稱,提高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水平。現在,通過數字技術,我們就可以對產前、產中、產後的所有環節進行數字化提升。比如,對前、產中、產後的所有環節進行有效監控,形成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程數字化監管,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問題就得到了改進。另外,在很多服務於農業的平台和服務於消費者的平台里,會有用戶評論,信譽評價,信用查詢,問責制度,這實際上可以很大程度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第三個就是節約生產成本和交易成本,降低產品(服務)價格。新技術的採用會提高效率。另外,數字技術具有其他傳統技術所不具有的特點,比如說數字技術會使得中間環節消失,大大節約了交易成本。另外,就是距離的死亡。我們的線上會議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和面對面交流沒什麽差别。實際上,回到鄉村產業上,電商平台可以顯著降低搜尋成本、交通成本、倉儲費用等。

第四點就是穩定生產預期和暢通銷售渠道,優化鄉村產業發展環境。過去沒有數字經濟的時候,農產品的生產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發散的蛛網模型。比如說生豬,過去我們講生豬是有一個周期的,可能一年、一年半或兩年的周期,一般農產品的生長周期比較長,一旦短缺的話,會導致大量的投入和資本的進入來補給生豬出口,但是因為信息沒有掌握,等你投下去之後,等到下個周期就會發現過剩了。一旦過剩,就不投入了,就又變成了短缺。這就是它和傳統的工業社會不一樣的地方,要麽短缺,要麽過剩,這是一個頑疾。通過數字技術產業,我們可以通過訂單,信息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傳遞,將發散蛛網模型所揭示出來的問題解決掉。第二個,就是可以穩定預期。過去,很多小眾冷僻的農產品,要麽因為產量稀少,要麽因為很難銷售,大家就不準備了,現在,電商平台的採用以及網站的加成效應產生了一個長尾效應,即使少量的需求也能使得農戶願意生產,或者某一個產地願意生產,很大程度上使得生產預期可以得到穩定的保證,使得很冷僻的或者很稀缺的產品也可以得到很好的銷路。這是第四點。

第五點,就是數字經濟促進鄉村產業振興,更重要的是拓展鄉村產業的生態系統。過去我們說農業的生態系統,無非就是產前,產後,產中的加工,現在由於數字技術使用形成更豐富的產業生態系統,包括網紅經濟,剛才劉教授講的淘寶村等等,還有鄉村民宿等等,它就不再是簡單的線型的鏈條,而是一個網狀的立體式的網絡。比如說,可能會有這樣一個產業鏈條,農產品、醫藥原料、生物制藥,或者是休閑農業、旅遊、住宿、餐飲,還有農業觀光,直播網紅,產品銷售或者是更高檔的現代農業生物育種,科普教育等等,這樣一系列的不同的產業鏈條可以耦合,形成一個網狀結構,這樣就避免了傳統農村社會里單一的產業發展路徑。這樣也大大提高了抗風險能力。

這就是經濟機理。根據這個經濟機理,可以形成一個路徑。理論是作為現實路徑的一個理論支撐,現實路徑反過來又通過時間來檢驗理論的真實性。

數字經濟助推鄉村產業發展的實現路徑

從產業的角度來看,怎麽實現數字經濟助推鄉村產業的騰飛發展?實際上有兩條最基本的路徑,第一個就是在傳統的農業領域做文章,就是產前,產中,產後,深化數字技術、數據要素的應用,助推農業的發展。第二個更大的空間就是,用「數字+」的手段來改造鄉村產業,包括縱向延伸農業產業鏈,橫向推動農業與其他鄉村產業的融合,特别是改善鄉村產業的生態系統,促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大發展。

接下來我介紹這幾個方面的一些例子。比如說產前,過去農業是很缺少資本的,現在由於數字技術的應用,包括一些數字化支付手段的應用,數字普惠金融,就會使得農民、農業獲得很多的資金支持,包括螞蟻集團,中國農業銀行,都推出很多創新性的產品,比如惠農e貸等。這樣就解決了農業融資的困難,相當於在農業生產要素的供給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再舉一個例子,就是我們一些部委,包括自然資源部,還有一些相關的服務機構,利用數字化這技術,對農業的土地利用、水資源分佈、土壤的情況,建設了一些土壤科學、水資源管理等數據庫,這對我們農業的發展起到很大的作用。這是產前。

產中就是,通過數字技術、農業生產的深度耦合,現在人工智能,大數據,衛星遙感都起到很大的作用。如北鬥系統、無人機、監控裝置的使用,使得農業生產過程中的效率大大提高。

產後就更不用說了,現在一系列的平台,再加上網絡直播,淘寶,抖音等平台進行網絡賣貨,這樣使得農產品的銷路得到大大拓展,而且解決了從產前、產中、產後的一條龍服務,包括產品質量、食品安全等一系列的監控,讓大家放心消費。還解決了最後一公里的難題,過去大家買東西很費勁,即使在超市里買到,還要搬到家里,還是麻煩的,現在直接可以送貨上門。通過線上線下的結合,這個問題也解決了。

更大的空間,就是怎麽用「數字+」發展農業,在鄉村里除了農業之外,農村工業、商貿、旅遊、文化、教育、康養、環保等產業的推廣和耦合。這幾年,觀光農業,農家樂,精品民宿,淘寶村,甚至現在有些景點用VR展示,語音導覽系統,智能互動系統等等的採用都極大地促進了這鄉村產業的發展。

現實中的制約因素

從理論上來看都很好,但實際上,還是有很多制約因素的,我們概括成兩個方面,一個就是供給側的,一個是需求側的。

供給側就是現在農村還不夠發達,農村的基礎設施、人才等等還存在一系列短板,所以制約了數字經濟賦能鄉村的作用的發揮,造成路徑不暢通。

需求側,我這里點了兩個最重要的方面,一個就是目前中國的農業還是小農經營模式,我們和有些大規模農業種植的國家不一樣,我們的集約化程度比較低,同質化比較嚴重,第二就是農村的勞動力,低學歷,高齡化,消費能力有限。

供給方面,鄉村還是比較弱,對資金的吸引力也比較弱。若能主要靠市場力量而不是過度依賴政府力量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進入鄉村發展,那我們的數字鄉村就會發展得更好。

另外,在生產領域,我們有一些數字技術的設備和關鍵技術還是來源於國外,如果我們數字鄉村的發展是帶動了國外相關產業的發展,那就沒有達到初衷。初衷是希望更多地使用我們的國產設備,這樣才會形成良性互動。

還有就是最缺的都是人才,所以我們國家也制定了很多計劃。但是現在下鄉的和從農村到城里打工的比例是1:10的關系。說到底,以城市為中心發展的態勢沒有得到根本改變。

還有數字化孤島的問題,數據分享需要更多的軟硬件基礎設施和制度建設,包括數據確權,數據交易等相關制度建設。從田間到餐桌,食品安全一條龍服務,如果數據都打開了,安全就能得到更好的保障。但實際上現在信息化孤島非常嚴重,所以這個還沒有完全做到。

最後,我講兩點建議。一個是怎麽吸引人才支撐數字鄉村的建設。我們國家也制定了很多政策,包括現在的大學生村官或者是選調生,大學畢業之後要到農村去工作一段時間,然後再到城里來工作,我覺得這個是很好的。但是光有這個可能還不夠,有沒有可能在公務員的職業生涯里面,有十分之一時間,或者十分之二的時間,要到農村去工作,這樣可能對農村有很大的幫助作用。第二點,現在我們對數字平台,還有數字技術,提出審慎監管的概念。現在審慎監管,實際上大家管的還是蠻多的,但是對服務三農的這一塊能不能網開一面,以扶持發展為主。這是一個期望。

謝謝大家!